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有关人士在“2011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透露,国家正在编制和实施的18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中,涉及钢铁产业的是“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和“产业转型和升级规划”,“十二五”期间,钢铁业产能将以东北、华北、华东减量调整,中南、西南等量淘汰,西部适度增量的区域布局脉络进行发展,形成100家左右的区域钢铁团体。
2011年上半年,钢铁业整合旋风席卷全国。央企、地方政府、地方巨头,在河北、山东、江苏、山西等各地角力,新的钢铁整合故事轮番上演。
成功推进“煤改”之后,山西官员有了丰富的产业重组经验和成熟的路径。在当地的钢铁领域,一幕整合大戏也即将拉开。太原钢铁团体(下称“太钢团体”)和首钢团体,都是被地方政府寄予厚看的整合者。
山西的“煤改”故事,能否在钢铁领域重演?
“双巨头”格式
由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称“经信委”)主导的《山西省钢铁行业重组整合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整合方案》)显示:“十二五”期间,该省钢铁行业将进行大规模重组整合;到2015年,将形成以太钢团体和首钢团体长治钢铁为主的“双巨头”格式。
《整合方案》沿袭了山西煤改的路径:政府指定吞并主体,并按照区域划分吞并主体的“势力范围”。
其中,太钢团体将对晋中、临汾、运城、吕梁区域的钢铁企业实施重组整合,使其在山西钢铁行业所占的比重进步至80%。
届时,太钢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营业收进超过2000亿元,综合实力进进全国8强。假如整合顺利,这将是继河北钢铁团体、山东钢铁团体之后,又一个省属区域性的钢铁巨人。
首钢团体则吞并了长治钢铁,占据山西钢铁份额的20%。
从显示的信息看,此次整合的两个主体,均是国企;被整合的对象,大都是民营企业。
记者在山西省经信委了解到,在此方案之前的2009年4月15日,山西省政府审议通过了《山西省冶金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经明确了整合思路。彼时,正是山西力推“煤改”如火如荼之时。此次整合方案,是此前思路的具体化和补充。
太钢“厌食”
与河北不同,山西惟有太钢团体是省属国资钢铁企业,整合甫一开始,就要直插收编民企的“啃骨头”阶段。
太钢团体历史悠久,其前身西北炼钢厂在建国前就已存在,1978年时已达百万吨生产规模。2000年左右,太钢逐渐确定了“不锈钢特钢战略”。公司董事长李晓波是全国人大代表,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还提议“把不锈钢用作城市水系统管网材料”。
由于特钢的高利润和高门槛,太钢对生产建筑用材的众民营钢铁企业并无爱好。早年,太钢曾经收购了另一地方国企临汾钢铁公司,其产品以板材为主。
在山西政府公布此次整合方案之前,李晓波公然表示,“如何做强主业,我们提出了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太钢本部打造成为以不锈钢、冷轧硅钢、铁路用钢、高强韧钢为主的极具竞争力的高端精品生产基地。”
作为政府寄予希看的整合主体,太钢团体已经摆出了收购的姿态:该团体的《“十二五”科学定位》稿中,亦提出了“并购重组省内优质钢铁企业”的战略导向。
至今可以称之为进展的,只有太钢和太原清徐县美锦钢铁达成的“托管”协议框架。知情者先容,美锦钢铁长期亏损,美锦团体早已有意出售钢铁板块,但太钢团体出价太低,未形成股权交易。
美锦团体主营业务为焦炭,经过姚氏家族三代人的努力,已成长为太原市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现在公司把握在姚氏第三代姚锦龙手中,在“2007胡润富豪榜”上,他曾以66.9亿元身价排名81位;美锦能源(000723.SZ)亦在姚家运作下成功借壳“天宇电气”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