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产业必须执行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继续淘汰落后和低水平产能,三项工作齐头并进,形成协力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
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供需矛盾趋于缓和,那么,随着2011年宏伟画卷的渐渐展开,如何破解产能过剩、铁矿石困局等困难,已成为钢铁业绕不过往的“坎”。
过剩压力仍然存在
据统计,在供给方面,由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的强力推行,全年粗钢生产总体保持低速增长。自4月起呈逐步回落态势。据工信部统计,2010年全国粗钢产量已达6.85亿吨,出口低于金融危机前水平。
在需求方面,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增速加快,拉动国内市场钢材需求保持增长。据工信部统计,2010年全国粗钢消费已达6.3亿吨,产能利用率达89%。
截止到往年11月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5种钢材社会库存量合计为1306万吨,环比减少154万吨,降幅10.52%,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渐趋缓和。
据工信部统计,2010年各行业均匀利润率为6%,而钢铁行业才3.5%,是所有行业中最低的。工信部材料司原副司长骆铁军分析说,阶段性的“总量题目”是重要原因,“高企的矿价也腐蚀了行业利润”。
不过,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逐步转松、2010年后期钢厂复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钢铁行业供给过剩压力仍然存在。据中国钢铁产业协会统计,2010年12月上中旬全国粗钢日产量为167.7万吨,环比增加4.5%。
2010年1至11月,钢铁投资为3031亿元,同比进步5.3%,全年新增产能达5000万至6000万吨。尽管目前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很大,但一些大中型钢厂板带材过剩仍将加剧。
中钢协权威人士分析,2011年钢铁行业将进进高本钱、高价格、低利润的时代。预计产能增长5%至6%;但由于2011年社会固定投资增长率由2010年的23.5%下调至18%,将抑制钢铁产品需求。今年钢铁业“增量微利”格式难以扭转。
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格式下,促使钢铁业产业全面升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而在这方面,首钢的探索不乏可供鉴戒之处。据了解,首钢京唐钢铁厂着力打造我国最大的钢铁产业精品生产基地,完成了一大批创新成果,所采用的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中,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占2/3,尽大部分设备由国内设计制造,项目总体设备国产化率占总价值的67%以上、占总重量的90%以上。截至2010年底,已达到年产钢970万吨的生产能力。
民营小厂相继易帜
2009年钢铁产业振兴规划中要求,2010-2011年两年间将淘汰1亿吨的落后炼铁产能。2010年已淘汰3000多万吨,2011年还将淘汰7000万吨左右,将对2011年的钢铁市场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钢铁产业协会会长罗冰生指出,从面临能源、资源环境严重制约的实际出发,“十二五”
期间,我国钢铁产业必须执行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继续淘汰落后和低水平产能,三项工作齐头并进,形成协力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仍然是钢铁行业面临的最紧迫压力之一。统计数据显示,产业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70%左右,而钢铁生产占产业能耗的15%左右。
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政府也会加快企业间的并购重组。2010年,钢铁企业的吞并重组,总体进展不大,几乎没有大型企业之间的重组,其中已经签订了协议的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重组合作一事,又由于资产估值困难而出现了流产迹象;在山东钢铁团体内部,济南钢铁与莱钢股份资产重组在抛出第二方案后,仍被后者股东否决。
为数未几的重组发生在国有大企业与民营小厂之间。在河北,国有大型企业河北钢铁团体往年吞并了12家民营小厂。据了解,由于节能减排,这些小厂时常有被拉闸限电的风险。此外,投靠国有大户是这些违规超生的“黑户”寻求正当身份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