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前钢材市场交易比较平淡,价格相对较低,钢贸商通常在低位进货存储部分资源,在春节后价格上涨时销售存货博取价差。根据钢贸行业多年的经验,通过“冬储”获得的利润要高于囤货的资金占用本钱。进进2010年“冬储”时节,钢贸商对是否“冬储”仍显彷徨,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钢材价格持续上涨,螺纹钢、热轧卷板价格已接近年内高点,钢贸商囤货本钱增加,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0年11月初至2011年1月12日,螺纹钢(Φ25mm) 全国均价从4272元/吨上涨至4681元/吨,涨幅达9.57%;热轧卷板(5.5mm) 全国均价从4272元/吨上涨至4711元/吨,涨幅达10.28%(详见图1)。二是本钱上涨预期不如往年强烈,往年“冬储”时节,钢贸商普遍预期2010年铁矿石价格会有大幅上涨,在钢价本钱上升因素驱动下,钢贸商开始“冬储”,今年一季度淡水河谷铁矿石价格较2010第四季度每吨上涨12美元左右;力拓铁矿石价格每吨上涨10美元左右,而2010年3月铁矿石长协矿谈判价格上涨50美元左右。三是2010年央行六次上调春款预备金率、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使得钢贸商资金面收紧并增加了融资本钱。
以上因素使得钢贸商对“冬储”持谨慎态度,由于一旦节后钢价回调,钢贸商将将会面临很大的亏损,如何规避因钢材“冬储”带来的风险,以往“冬储”避险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预支款的方式节省资金占用和仓储本钱
目前直供和分销依然是我国钢铁产品向终端用户流通的主要方式。据钢铁产业协会统计数据,2010年1-10月,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向终端用户的直供量占销售总量的比例为35.2%,通过经销商分销渠道销售的比例为42.6%。我国钢铁生产企业的进行分销的主要方式是钢铁生产企业向一级代理商销售,一级代理商再向终端用户或中小钢贸商销售。假如钢贸商“冬储”采取全额付款的方式,全额付款的资金占用量非常大,而预支款方式可用较少资金来提前锁定资源量,中小钢贸商按照预支款方式向大钢贸商采购,大型钢贸商通过预支款向钢厂订货,订货价格要在钢厂发货时出厂价的基础上,上浮一定空间以保证钢厂及时向钢贸商发货,这种方式将减少钢贸商的资金占用量、资金占用本钱,节省囤货期间的仓储本钱。
二、资金实力雄厚的钢贸商可进进钢铁上游贸易对冲钢材进货本钱
本钱驱动是近年钢材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带动下游钢材价格的上涨,因此,有实力的钢贸商,将一部分冬储资金进行铁矿石贸易,在各类资源型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铁矿石价格今年上涨仍然是大概率事件,假如钢材价格上涨,那么钢贸商能从铁矿石贸易中获利;假如钢材价格下跌,铁矿石易涨难跌的特性也弥补了钢贸商将大部分资金用来购买钢材现货带来的损失。
三、利用期货、电子盘套期保值
依照多年的规律,春节后的钢价基本不会低于春节前两个月的均匀水平,但在近期钢价上行的背景下,并且钢材市场金融属性的增强使市场经常在短期内剧烈波动,在目前的条件下“冬储”具有一定的风险。通过期货和电子盘套期保值是钢材贸易商规避价格风险的有效途径。假设钢贸商套期保值采取卖方套期保值的方式(手头有库存尚未销售的贸易商一般采取卖方套期保值的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在期货市场或电子盘上卖出与冬储的现货数目相等或相当的钢材期货合约,假如市场价格下跌,那么期货市场做空的获利能减少冬储现货的损失,规避现货市场下跌的风险。当然,套期保值也存在风险,主要风险是基差(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变动风险,在卖方套期保值的情况下,假如远期基差不变,那么完全实现套期保值,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基差变小,存在净损失;基差增大,存在净盈利。根据以上原理,钢贸商只要关注基差的变化来确定出货的时机就可以了,而不必要往通过纷繁复杂的信息往分析市场的变化,这需要钢贸商研究分析基差的变动规律,在基差变小的情况下建仓,当基差增大产生公道的利润区间时要逐步平仓(因期货合约交割程序复杂,且其中涉及用度较多,因此不建议企业采取实物交割的方式,这一点上电子盘合约交割要比期货合约轻易,更适合拥有现货资源的钢贸商。),钢贸商就可以在此过程中运用基差波动来套期保值并获取额外收益。钢贸商参与期货必须要有相应的内控制度,严格按照套值保值的规章制度买卖期货并及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