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铁矿石环节似乎是中国钢铁产业链上最大的痛楚。围绕一个长协价,中方与三大铁矿石巨头之间,往返拉锯。铁矿石长协价在2010年正式走向了寿终正寝,尽管时至本日,在官方口径中仍有对这一模式的留恋。长协价诞生和消亡的意义也并非在于是本钱压力的增加和减少,更宽泛的理解范畴在于产业话语权争夺上,中方再次失利。
房地产、基础建设、汽车等钢铁行业的传统下游行业,在过往,既有波涛起伏,也有平稳推进,而其中的影响因素,既有国内国际市场大势,也有相关政策影响。在未来,这些传统下游环节对钢铁产业的拉动作用将会下降。
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未来的经济格式将有决定性的影响,必然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结构产生根本性影响。正在起草的钢铁“十二五”规划已经透露出积极信号:十二五期间,政策将改变过往企业盲目追求高附加值、追求精品化的发展战略,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尊重市场需求,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中国钢铁产业是走向寡头独居,还是走向群雄争霸?长协价的审判结果已经选择了前者,进步行业集中度成为中国钢铁产业的一条必由之路。但是,做大并非目的,做强才是根本。当这种重组精华已经沦为口号时,这种形式上的整合还有多少意义?中国钢铁市场向左还是向右十大关键词盘点。
1、海外寻矿
中钢协一直在为中国钢材行业寻找除三大矿山公司之外的铁矿来源,其中增加国内矿的供养是一个方面。海外寻矿,可以说是中国钢企面临日益高涨的铁矿石为了增加自己的权益矿所迈出的战略路线。中国钢材行业将与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同步,预计3~5年后,主要拓展区域包含东南亚、南亚、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国家和地域。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给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以为,中国钢材产业国际化的时代还没有来临,主要原因有:中国国内钢材产业尚未完成产业集中整合;国内市场需求还未饱和,仍有增长潜力;中国钢材下游产业还未实现国际化发展。据中钢协统计,在2000年之前,中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只有10%左右,但是到2009年,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62.3%。中钢协呼吁中国各类企业都应当加大海外探矿和找矿的力度。据先容,中国当前拥有的海外铁矿石权益矿资源量大致只有需求的9%左右,而欧洲国家钢厂所拥有的资源矿比例均超过50%。其中安塞洛米塔尔钢材公司更是发布要将其权益矿比例进步到70%-80%。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希看中国钢材企业能够通过几年的时间,将海外铁矿石的权益矿比例进步到50%左右。
2、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颁布二次量化政策之后,国际大宗市场出于对美元贬值的预期,价格纷纷上调,股指期货市场也出于对市场活动性的加大,迅速拉涨,在全球股市和期市全线上涨的带动下,国内股指期货市场也将迅速拉涨,钢材期货市场也在大态势下上扬,现货随之拉升。
美国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联邦存储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1月3日发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该政策即是美联储通过买进债券的方法向市场注进活动性资金,更大程度的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提速。美联储当天同时发布,将联邦基金利率延续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
美定量宽松政策将对经济发生影响
量化宽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壮大的资本活动和非美货币升值压力。从世界角度分析,由于美元是一种国际性货币,是存储货币,其不仅有存储目的,全球相当多的大宗商品交易都用美元,投资和金融市场的交易也使用美元。倘若美元大幅度贬值,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大宗资源类价格暴涨,这些将导致各国被迫“输进”通胀;与此同时,各国以美元存储为主的外汇资产及美元债权将严重缩水,而美国自己的外债累赘却会无形“减负”。这就是美国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