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钢铁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变得十分清楚,可以肯定的说,中国钢铁产业已经进进了大洗牌时代。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这样几个严重的题目:一、钢铁产能过剩;二、市场无序竞争;三、产业布局不公道;四、原料分配不均。随着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恶化,这些题目日益凸显,的确已经到了不得不大刀豁斧改革的时候了。从往年的淘汰落后产能,到大力推动钢企之间的吞并重组,再到‘十二五’的钢铁产业规划,无不体现了中心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首先从钢铁企业进手是非常明智的,由于在整个钢铁产业链中钢铁企业正好处于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重要性不问可知。工信部提出钢铁业在“十二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就是吞并重组。前10家钢铁团体的产能比例从目前的48%提升至60%,并培育3-5家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6-7家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钢铁产能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不但有利于重塑国内钢铁市场的竞争秩序,更有利进步国际合作与原料采购的筹码。目前中钢协已经暂时中止了与三大矿山的谈判,个人以为此做法是很可取的,食之无味,不如暂时丢弃,况且古语有云‘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国内市场形成了同一的秩序,有了共同的声音,才能更有力的一致对外。
其次钢铁企业之间的重组与改革,必然会带动和加速整个产业链的洗牌。目前为了扩大利润的来源和市场影响力,各大钢铁企业早已大规模向一级市场渗透,并不断地向下游的深加工等领域扩张,一级代理的市场逐渐被压缩,压力只能不断向下传导,二三级代理的日子将会更加煎熬,随着本钱的不断进步、价格的不断透明,以及钢价倒挂的常态化,将迫使部分实力较差的钢贸企业逐渐淡出市场,钢贸企业数目有看大幅缩减。再回到上游的原料环节,从2009的‘胡士泰案’就可以略见一二,中心早就有心整顿铁矿石进出口领域,但由于牵涉太广,而且原料进出口领域只是‘疥癣之痛’,并非题目的根本,由于需求的无序竞争,必然会导致供给市场的混乱,只有需求建立了秩序,再回过头来整顿供给环境必然会事半功倍。
当然,在洗牌过程中肯定会碰到来自方方面面的的困难和阻力,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不但关系着国计民生,更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所以一些局部的利益得失必须服从于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至于中国钢铁产业的改革能否取得即期目标,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