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尽管全球钢铁产量减产21.5%,但在中心4万亿投资计划的强烈刺激下,中国钢铁业仍然“大干快上”。全年粗钢产量比上年增长13.4%,增幅排世界第一。不过,直到2009年5月,我国钢铁行业才暂时扭转连续数月亏损的局面。然而,当年我国钢铁行业亏损面仍高达28%,亏损总额为165亿元。
2010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97亿元,销售利润率2.91%,远低于全国产业企业6.2%的均匀水平。其中实现利润前20名企业的利润约占83%左右,而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2011年1月,进口铁矿石均价151.4美元/吨,同比涨幅66.1%。伴随二三月份每吨钢材价格下跌400元,进口铁矿石价格也回落了13%,不过3月底铁矿石价格再度上升,4月上旬进口铁矿石的港口价格已经达到183美元/吨,很多钢铁企业再次陷进亏损。日前,产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一季度我国产业运行情况,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产业企业实现利润6455亿元,同比增长34.3%,可以说,一季度我国产业开局良好。但是值得留意的是:一季度,我国粗钢产量高达1.7亿吨,创下了我国钢铁产业史上最高的产能记录。国家严厉要求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粗钢产量却不降反升,很多地方小企业都是耗能比较高、污染比较严重的,假如他们的产量再保持这么高的速度增长下往,会对今年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产量创了历史新高,但是销售却不容乐观。钢材交易低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钢材库存的直线攀升。据中国钢铁产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库存比年初增长了40.6%。在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看来,整个钢铁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高价购买铁矿石生产的大量钢材长期积存,不仅对国家经济建设带来影响,对我们行业也是一个灾难性的题目。由于铁矿石等主要原材料的上涨,今年1、2月份,我国钢铁的生产本钱比上年同期上涨29%,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今年前两个月的利润仅仅159亿元,产品销售利润率2.94%,明显低于全国产业企业均匀销售利润率6.4%的水平。对此,中华商务网首席分析师马忠普以为,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疯狂涨价题目上缺少产业链上的战略调控能力,是造成整个行业进进微利时代的主要原因。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我国钢铁产业亟待转变发展方式。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7000多家,其中小型企业多达6000多家。中国钢铁企业从业人数高达300万人,在全国31个内地省及直辖市中,唯有西躲和宁夏两区没有钢铁企业,其他29个省均设有钢铁企业。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以为,在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背后,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品质低下无法适应高端需求,亟待转变发展方式。
伴随我国钢铁需求快速增长的过程,钢铁企业走的是一条依靠进口铁矿石的路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钢材生产和消费已经从本世纪初的1亿多吨,猛增到目前的6.2亿吨。伴随这个过程,铁矿石进口也从几千万吨猛增到往年的6.18亿吨,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达到60%。但是国际三大矿山垄断资本掌控了国际铁矿石市场70%以上的资源,而中国钢铁企业却没有走出往,从战略上发展自己的国际铁矿石产业链生产经营,过度地依靠从国际市场进口。这样就被三大矿山一步步逼上购买高价铁矿石的陷阱,终极行业陷进微利的险境。由于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没有一定数目规模的权益矿和战略调控力,以为协议矿总比现货矿便宜,再加上对国际资本炒作铁矿石的严重性估计不足,结果被三大矿山牵着鼻子走,从年度协议演变到季度协议和月度协议,价格直逼现货矿。并且通过所谓的铁矿石价格指数定价,直接参与中国铁矿石市场的价格炒作。在国际金融资本炒作海运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背景下,不断推升中国的铁矿石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