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2011年中国铁矿石会议的茶歇期间,几个矿石贸易商代表一边喝咖啡,一边闲聊。
一年前的中国铁矿石会议上,中国矿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总工程师吴荣庆公然指责淡水河谷(VALE)强行推行指数定价机制,言语犀利。
2011年2月,在中国钢铁产业协会(下称中钢协)例行的一季度信息发布会上,因年龄卸任中钢协常务副会长、转任特邀分析师的罗冰生坦言,目前铁矿石定价体系已经完全指数化。此番表态被诠释为,在经历了一年的试运行后,铁矿石指数定价体系已被中方承认,新定价机制正式确立。
“再过一周,它(指数定价机制)就一周年了。”力拓CEO艾博年(Tom Albanese)近日在出席中国高层发展论坛期间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正是评估的好时机。
定价转型之痛
在试运行一年后,以铁矿石指数为定价基准,以季度为周期的新定价机制虽已被广泛接受,但需求方饱受机制转变的困扰。
新季度合同价格在前一个季度中的最后一个月月初确定,价格水平为该月之前三个月铁矿石指数价格的加权均匀值。当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矿石指数主要有三家,分别为普氏能源(Platts)的IODEX指数,还有环球钢讯(Steel Business Briefing, SBB)旗下的TSI指数,以及英国金属导报(Metal Bulletin)的MBIO指数。
“现在矿石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季度价格相比于年度价格更加贴近现货市场,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上述民营钢铁企业矿石贸易负责人对记者说。
该负责人称,往年其公司共进口了800万吨左右的铁矿石,除部分供给自身的钢厂外,其余的卖给周边的一些小钢厂。“定价机制转换以后,贸易商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实际上是被矿商拿走了。”他对记者表示了无奈,“现在矿价一路走高,我们自己钢厂的本钱压力也很大,现在国内的贸易商和钢厂都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
联合金属网数据显示,季度定价以来,2010年二季度巴西矿进口价格上涨97.60%,到岸价格达到132.02美元/吨,三季度价格则进一步上涨31.48%,到岸价格达到173.58美元/吨。在往年四季度价格回调10.78%后,今年一季度价格再涨7.39%。
这降低了中国铁矿石进口的热度。根据中钢协统计,2010年中国全年粗钢产量近6.27亿吨,同比增长9.26%,而铁矿石进口量6.19亿吨,同比降低1.4%,这也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同比下降。主要国家中,除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同比增加1.3%外,中国进口巴西、印度、南非铁矿石都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进口巴西矿比2009年下降8.1%,进口南非矿下降13%,进口印度矿下降10%,均大大超过总量1.45%的均匀降幅。
艾博年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季度价是指数法算出来的,是在长协价和现货价之间的定价体系,更平衡。我们对这种定价方式是满足的,这是一个透明的体系。”
一家日本贸易企业负责人则告诉《财经》记者,自往年定价机制转变以来,由于日本钢铁企业与下游企业签署的钢材价格合同多为半年或一年,因此难以接受机制的转变。据他透露,自1998年以来,日本贸易商的铁矿石代理费开始走低,而定价机制的转变使得日本钢铁企业自身进口的矿石比例进一步加大,贸易商的空间被压缩,2010年日本贸易商代理进口铁矿石的收进仅为1998年前的三分之一。
“但就当前的供需形势来看,这一机制是相对公平的,且短期内无法改变。”该负责人对目前紧张的供需态势表示无可奈何。
淡水河谷公司中国区总裁麦礼士(Luiz Meriz) 3月23日表示,由于没有新的大型铁矿石项目开工,未来几年内铁矿石供给将继续吃紧。他预计到2015年,淡水河谷铁矿石产能将达到5.22亿吨。
正是凭借对未来矿石市场的良好预期,以及通过锁定海运本钱来进步矿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淡水河谷于2007年起开始重建海运部分。2008年淡水河谷斥资16亿美元订购12艘40万吨级巨型矿砂船,并于翌年又公布租用阿曼航运公司四艘同级别船只。此外,淡水河谷还订购了四艘18万吨级海岬型船舶。加之目前拥有的20艘海岬型船舶,未来巴西矿业巨头将拥有由大型船舶组建的庞大海运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