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全国21.87%产量、88.03%出口量的山西焦炭业整合,或如同其煤改一样,将成为中国7000亿市场规模的焦炭资源整合样本。
“现在整个山西焦炭行业都在亏损,每产1吨焦炭就亏100元左右。即使不吞并,很多中小焦炭企业也要断粮。”3月29日,山西保利星晨煤焦化有限公司经理曹晓军对记者表示,该公司于2010年将炼焦业务外包,方能少亏损一点。
以2009年全国瞩目的煤炭资源整合为序曲,2011年山西资源整合指向焦炭领域。日前山西省出台《焦化行业吞并重组指导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意见》),其目标为:在2011年年底前,将目前227户焦化企业整合减至150户左右,到2015年保存至60户左右。
“在听取各方意见后,《意见》估计将于近期正式出炉。”接近山西省工信厅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对于《意见》已多次向企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焦协)、山西省焦化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山焦协)等各方征询意见。
作为煤化工产品和高炉冶铁不可替换的基础原料,焦炭上承焦煤、下接钢铁,联接煤炭和钢铁两大支柱性产业。占据全国21.87%产量、88.03%出口量的山西焦炭业整合,或如同其煤改一样,将成为中国7000亿市场规模的焦炭资源整合样本。
74%企业将被整合
在3月上旬,中焦协由会长黄金干带队前往山西,与山西高层就该省焦炭业整合做了深度商谈。
“山西方面的信心很足,但如何以市场为主导做好焦炭业的整合仍然是一个新的命题。”中焦协秘书长杨文彪告诉记者,整合之后,山西需在焦化产业链延伸、资源和市场接轨以及钢厂和焦化企业结合等方面下苦功。
根据山焦协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山西省焦炭产量为8476.3万吨,全省共有227户焦化企业,分布在60余个县区内,产业布局极为分散。
根据《意见》的要求,整合的首要目标是控制山西省焦炭总产量,“十二五”期间将不再批准单纯扩大产能的焦化项目;227户焦化企业将在今年砍往77户左右,2015年减少至约60户,即74%的企业五年内将“关、停、并、转”。
山西焦炭业的整合在年初已初露端倪。
2月底,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2011年山西省政府重点推进焦化企业整合重组。任润厚原为山西潞安团体董事长,今年1月才调任山西省省政府工作,其在煤焦领域有较为丰富工作经验。
3月8日,任润厚就焦化行业联合重组听取专家和企业的意见,研究推进焦化行业联合重组工作措施。
“不整合怎么办,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山西的焦化行业普遍亏损,迄今已有近三年。”焦煤团体一位高管称,2010年山西焦化行业的开工率仅有52%。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外省钢企焦炭自给率的进步和独立焦企产量的扩张,山西省焦炭的市场占有率逐年降低。2010年山西省焦炭产量仅占全国比重的21.87%,而五年前这一比重为40%-50%,更早些则为70%-80%。
前述焦煤团体高管提醒记者留意,4.3米及以下的焦炉占山西省焦炭总产能的75.28%,而这也是国家要求淘汰的对象,由是成为此次山西焦炭业整合的重要推力。
山焦协在“2010年山西焦化市场运行状况报告”中以为,由于国际油价走高,能源危机又见端倪,由于比价效应,将会带动煤炭价格进一步上涨,从而垫高焦炭生产本钱。而通过淘汰落后、节能减排、进步产业集中度等措施,才能促进焦化行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意见》显示,今年焦炭企业的进门门槛将由先前的70万吨升至90万吨,2015年这一数字则将达到200万吨,而在2009年山西焦炭产能20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10户。
区别于“煤改”
根据《意见》要求,山西省焦化行业整合将遵循开放原则,淡化行政色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