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钢材市场,本应是车水马龙,一片繁忙的景象,但是,当记者走进钢铁重镇——河北省唐山市的一家钢材市场,眼里看到是却是门庭冷落、一派萧条。“从2月下旬到现在,价格一直起伏不定,前几天刚涨了一百多块,这两天又掉下来,价格提不上往,市场就冷下来了。”驻在这家市场十几年的钢贸商赵胜国对记者说。
这是一家有着100多户经销商的钢材市场,走进市场,看到的是一堆堆钢材稀拉拉堆放在市场上,却少见提货的人和车。记者在市场上走了20几分钟,只有一家经销商在卖货。
夕阳下,记者看到,堆放着一堆堆钢材的空地上,露着冬天未尽的杂草,在3月乍热还冷的冷风中摇曳。
大户搬家
“市场上的商户已经搬走了三分之一了。”在钢材市场上经营H型钢的商户游林军对记者说到,原来市场上有商户200多家,现在只百剩下120多家了。
游林军先容,这家钢材市场已经有20几年的历史了,是当时物资流通企业倒闭后一些下海的职工在这里分散摆摊集中起来形成的。市场位于市区的东南部,位置相对比较偏。
钢材市场只要是交通便利、进出市方便即可,但目前的情形是,由于市区发展,原来进出市场的路上经常存放车辆,被挤成了窄路。“时间长了路面被轧得坑坑洼洼,又变窄了,进出实在不方便。”记者驱车进进钢材市场,体验了一把坑坑洼洼、颠簸不平的滋味。300多米的路走了10分钟,路面还有一个大坑,车只能绕开走。
事情并不仅仅如此。“市场上的货物不全,吊装也不方便,商户在这卖货很不方便,只好搬家。”游林军说。
记者了解,商户离开这家市场,搬到了间隔该市场30里外的小百庄市场。“小百庄市场吊装设施完善,市场24小时随时装货,关键是这里货全,进这一家市场东西就都买全了,节省时间。”给一家机械厂做配送的流通商刘有全对记者说。
刘有全做配送有7年时间了。7年间他已经换了3家钢材市场。“来到这家钢材市场,租金比原来高了四分之一,吊装费也贵,但还要在这里做,这里采货方便,比起采购跑的路和花的时间来,多付出四分之一的房租也合算。”
这家市场有商户500多家,从板材、线材到型材、管材,应有尽有。每个材种的规格、型号也全,“走一家钢材市场什么题目就都解决了,固然花的租金多一些,但比起花的时间来还是省的。”给一家建筑商配送供货的钢贸商段延对记者说。
慢鱼出局
“每年都有钢贸商退出市场。”游林军告诉记者,在这家小钢材市场上,今年又有两户钢贸商做不起生意退出市场了。“实际上每年都有商户转业,但是今年情形更加严重。”
生意难做。往年记者来这家钢材市场时,商户几乎家家都在进出货,但今年基本都关着门。“没有生意,雇的人也都回家了。”经销商李春勇往年有4个伙计,今年辞掉了两个,生意不好养不住。“小户慢慢都要退出市场。”李春勇对记者说。一是资金的原因,一是价格上的劣势。李春勇对记者说,大户给银行打上1000万、2000万,能拿到每吨4500元的货,小户没有规模资金,只能从大户手里买4550元或4600元的货,价格上1吨贵50~100元,就失往了竞争上风;而没有了这个上风就一点竞争力也没有了。
货物卖不动,资金周转不起来,小户们压不起,时间一长也就扛不住了。“退出市场是早晚的事。”李春勇说。
与小户不同的是,大户手里的资金相对宽裕,经营上运作也就灵活一些。“我们购买到煤炭或者矿石,然后用矿石和焦炭押到钢厂,换成钢材,然后再给用户配货,这样一笔钱办了两样事。”经营板材长达十几年的钢贸商李元华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