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中国钢铁企业陷进困境,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分的高度重视。这让酝酿已久却迟迟得不到落实的铁矿石代理制加快了实施步伐。
在昨天举行的2011冶金矿产品会议间隙,中国钢铁产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特邀分析师罗冰生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实施细则》很快将正式公布,这一办法的实施,将取消国内市场进口铁矿石两个价格(长期协议价与现货价)的情况,防止人为炒作,有利于规范进口铁矿石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下称“五矿商会”)会长徐旭表示,为积极应对铁矿石指数化的新形势,中国完全可以根据国际指数的不足,加快制定影响力大的、权威的中国铁矿石指数。
价格“双轨”有看终结
2010年,中钢协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国产精矿粉上涨46.44%,进口矿上涨45.21%,炼焦煤上涨26.45%,喷吹煤上涨22.07%,冶金焦上涨12.8%,废钢上涨13.68%;仅进口铁矿石一项,全年进口61864.47万吨,均匀每吨到岸价上涨48.51美元,多支付外汇300.1亿美元,折合1980亿元,全部要进进钢铁生产本钱。
2010年,炼钢生铁制造本钱同比上升23.1%,而国内市场钢材(0,-4792.00,-100.00%)价格比上年上涨16.58%,尚不能抵消本钱上升的减利影响。罗冰生以为,这是2010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只有897.13亿元,全年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91%,全行业运行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
“目前上游资源特别是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高,面对三大矿山公司高度垄断,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生产本钱大幅上升,全行业盈利非常困难。”据罗冰生先容,在钢铁企业、中钢协、五矿商会近期的会议上,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考虑全面实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的办法,已经得到会员企业的一致赞同,会上同意积极推进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公道控制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
事实上,铁矿石代理制已经提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落实。2010年4月2日,中钢协和五矿商会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通过了《2010年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实施细则》、《进口铁矿石合同定期上报登记及其流向登记备案规定》。
但是在往年4月份的这次会议上,中钢协和五矿商会对于是谁推高了铁矿石价格存在分歧。此后,《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实施细则》没有正式公布。罗冰生表示,文件将以中钢协和五矿商会的名义发布,作为行业的行规、自约。他说:“假如不执行,应该给予必要的处罚,大家应该共同讨论制定惩罚的办法,以保证铁矿石代理制的实行。”
在全球铁矿石进口方面,中国事唯一存在两种进口价格的国家。在年度长协谈判机制被打破前,一种价格是年度长协价格,另一种则是中国港口的现货价格。
铁矿石中国指数
从往年4月份开始,坚守了20余年的铁矿石年度谈判定价模式被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三大矿山公司强行更改为季度定价,同时采用了指数定价。
徐旭以为,季度定价模式或许仅仅是个过渡模式,作为铁矿石垄断的一方,其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推出以周期更短且与现货市场指数挂钩的短期合约,全面推动铁矿石交易的指数化和金融化发展,以便其股东从其他途径获得巨大的金融利益,“目前必和必拓公司强推月度定价就很好地证实了这点。”
在全球铁矿石定价模式改变后不到一年时间,今年1月29日,坐落于孟买的印度商品期货交易所(ICEX)公布正式推出铁矿石期货产品。这也是世界上首家推出铁矿石期货的交易所。
目前,国际上有三大铁矿石指数,分别是环球钢讯(SBB,钢铁指数母公司)的TSI指数、金属导报(Metal Bulletin)的MBIO指数、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为了分得一杯羹,金融机构一直在试图推动铁矿石金融化。在上述三大指数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新加坡交易所、伦敦清算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国洲际交易所等陆续推出了铁矿石掉期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