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随着节后钢厂大规模复产的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商获利回吐,钢材市场价格节节下滑,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各品种下跌幅度为10-15%,尤其以前期热门的螺纹钢市场价格在期货盘面暴跌的带动下,带量下行,连续出现三个向下的跳空缺口,联想到最近的CPI高企,欧债危机和日本大地震,实体经济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复苏的远景渺茫,在目前的形势下,究竟如何判定后期钢材市场价格走势,这是一个值得市场各方关注的题目。
CPI,PPI走高,通胀压力不减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PriceIndex),生产者物价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均匀变化的指数,它是统计部分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的一个。假如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假如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低时,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而刚公布的仲春份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2月份,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2%,涨幅比1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另外就是翘尾因素的影响,是2.6个百分点,占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幅度的53.1%。所以从这个结构上来看翘尾因素是占了大部分。相比CPI,PPI的数据并不特别受到关注,但近期PPI明显上涨,对CPI有传导作用不可小觑。尽管从传统意义上来说2月份的春节消费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力到了高点,但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等海外因素很难控制,很难说CPI涨幅到了峰值。应该更多关注地PPI对通胀的传导因素,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PPI冲高,本钱型推动给了通胀很大的压力。
从近期各项经济数据分析,国家将通过扩大进口来缓解原油价格高涨导致的输进型通胀压力,而贸易顺差的大幅收窄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上对中国贸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海关近期公布数据显示,2月出口同比增长2.4%,进口同比增长19.4%。2月意外出现73亿美元贸易逆差,上一次出现贸易逆差是在2010年3月,当时该月出现过该年唯逐一次7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逆差出现,一方面是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进口均价延续高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在于出口增速的放缓.今年外贸总的政策指导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
2月份的CPI符合其预期。仅从数值上看,确实偏高。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国际局势的波动和不确定性,通胀还有向上的空间;3月CPI可能就会破5,而高点则可能产生在二季度。相比CPI,2月PPI同比上涨7.2%,创下28个月最高位,此前高点是2008年9月的9.1%,现在主要是国际油价走高,带动其他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扬,这对企业生产本钱形成较大压力从而推高PPI。目前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美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使得PPI还有继续向上的可能。
既然通胀形势没有根本性好转,国家相关调控政策从紧的趋势不会改变,具体到钢铁行业,一方面,往年年底的强制限电节能减排将一往不返,在整体产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只要不是强制限制产能开释,出于对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追求,钢厂必然会放量生产,不可能指看企业来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国家对扩大进口规模的支撑,对冲输进性通胀因素,钢厂将加大铁矿石焦炭等原料进口,反而刺激国际钢铁原料价格将保持一段时间的高位运行,今年钢铁行业本钱高位运行已成定局.
钢价暴跌,有利出口
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钢材出口4256万吨,比2009年增长73.03%,净出口钢材2613万吨,同比增加1919万吨,增长276.5%。2011年中国钢材的出口环境不容乐观。在2010年中国出口的钢材中,向韩国、印度及东盟的出口量,占全部钢材出口量的48.2%。但是由于韩国新增钢铁生产能力1500万吨,中国向韩国等国的出口将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