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经过未来5年的发展,武钢产值的30%将不再是钢铁。”邓崎琳表示,“十二五”期间,武钢非钢产业的产值目标是1100亿元。
在我国钢铁业利润空间备受挤压的背景下,武汉钢铁团体(下称武钢)被迫向多元化转型。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武钢总经理邓崎琳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武钢要将非钢产业比例进步至30%,实现由“一业为主”向“一业特强、适度多元化”的转变。
“这是武钢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邓崎琳表示,当前我国钢铁业受原材料价格无序上涨和产能过剩的两头挤压,处于微利时代,而发展相关产业成为降低行业风险、支撑主业发展、实现效益目标的必然选择。
除了大幅进步非钢产业的比例,武钢转型的重点还包括“由内陆发展向沿海、国外发展转变”。
邓崎琳透露,“十二五”期间,武钢“走出往”战略的重点,将不再是投资新项目,而是重点开发已经参股或控股的8个海外资源建设项目,并通过实业投资使这些项目在香港或其他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此外,广西防城港项目是武钢向沿海转型的标志性项目,但该项目依然未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据本报记者了解,广西防城港项目的贷款额度、环评等将在今年过期作废,假如不及时开工,将使武钢沿海战略受挫。
非钢产业扩至三成
作为我国大型传统钢铁企业,目前武钢90%的产业为钢铁业,甚至其他10%的非钢产业也是为钢铁主业服务。
什么原因使武钢变得“三心二意”?
邓崎琳解释,开辟新的经济增长领域,是在我国钢铁行业利润率低于同期产业各行业均匀利润水平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钢铁行业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情况下,破解武钢发展困局的必然选择。
据本报记者了解,2010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97亿元,销售利润率2.91%,远低于全国产业企业6.2%的均匀水平。
而武钢钢铁主业的利润率也不到3%,低于另外两家钢铁央企宝钢和鞍钢,甚至比一些民营钢企都低。
武钢发展非钢主业的基础主要是原有的钢铁辅业。邓崎琳夸大,武钢钢铁之外的相关产业,将不再称之为“辅业”,而将作为产业来做。
据本报记者了解,武钢目前有近10万职工,只有1万人从事钢铁主业,剩下的职工分布在后勤、检验、物流、交通等辅业。
另外,武钢所属的医院和18所幼儿园全部需要依靠团体公司补贴运转。
将辅业当做产业来发展,正是武钢甩掉传统国有企业历史包袱的方法,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本钱、“自己养活自己”的目的。
按照武钢的规划,在原有辅业的基础上,武钢的非钢产业将包括高新技术、钢材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后勤服务、国际贸易等产业。
邓崎琳表示,发展非钢产业也是国内外先进钢铁企业的普遍做法,例如,日本新日铁钢铁团体有35%的非钢产业,印度塔塔的非钢产业也达40%。
“经过未来5年的发展,武钢产值的30%将不再是钢铁。”邓崎琳表示,“十二五”期间,武钢非钢产业的产值目标是1100亿元。
钢铁主业转型
邓崎琳坦承,与宝钢、鞍钢相比,武钢的钢铁主业有诸多劣势,例如地处内陆导致运输本钱高、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在80%以上等。
“由于武钢地处内陆腹地,铁矿石运费就比国内其他钢铁企业每吨高出100元左右。”邓崎琳说。
除了先天劣势,武钢的钢铁主业发展也受制于产品单一、生产模式僵硬等缺点。
据本报记者了解,武钢目前的生产模式依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依靠产能规模扩张,将劳动力、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集中配置在制造环节,其他环节则服从、服务于生产,这种模式使武钢逐渐落后于其他钢铁企业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