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有话语权还惯于“被窝里打拳”的中国钢铁业而言,铁矿石谈判的未来,或将是“更加遗憾”
单尚华提前退休了。在主政铁矿石谈判三年后,中国最强势也最压抑的行业协会秘书长选择了“早退”。
2月21日,中钢协召开第四次会员大会,65岁的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主动辞职;与此同时,71岁的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正常退休。过往数年主导铁矿石谈判的两位主将,同时离别舞台。
与罗冰生近9年的常务副会长任期相比,单尚华的秘书长任期仅仅三年;但短短三年,单尚华迅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钢铁业的明星人物。尤其是2009年中钢协全面协调铁矿石谈判后,单由此走上前台,一俟就职就措施强硬,频频与铁矿石大佬叫板,这在为其赢得赞誉的同时,也获得了无数批评。
“这个工作(铁矿石谈判)没有做好;现在来看,铁矿石谈判变得越来越混乱了。”退休后的第四天,单尚华告诉记者,回看三年,年过花甲的他以为这是一个“遗憾”。
三年不堪路
从2008年1月17日履新,到2011年2月21日卸任,单尚华任职中钢协秘书长三年,铁矿石定价机制变了三次,价格飞涨近4倍,这个变化过程让钢铁企业“心都碎了”。
上任时曾踌躇满志的单尚华想不到,铁矿石的世界会如此天翻地覆。
2009年,铁矿石谈判在一地鸡毛的“冒牌”长协价中收场,这一年谈判实际上是以长协机制的破裂而告终。
彼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把握谈判主导权的中钢协腰杆坚挺,单尚华咬住40%的降价幅度不放松;和谈判同样出色的还有案件:先是力拓首席代表胡士泰;接着是首钢谭以新、莱钢王洪九等;胡士泰案让谈判陷进口沫横飞的争吵。
最让单尚华头疼的是后院起火,在市场和利益眼前,中国钢铁企业并不想按照单尚华们的想法行事,宝钢引领钢企调价、贸易商居中疯狂倒买倒卖、矿山谋划各个击破……
最后,单尚华预想的40%没能成为现实,是年8月只与籍籍无名的澳大利亚FMG公司达成降幅35%的“中国价”;2009年底,这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的“中国价”也遭FMG放弃,肇始于1981年的长协机制在实质上终结。
2010年,年度定价机制彻底终结,强势的矿山根本不给钢铁企业发言的机会,重新拿回铁矿石谈判主导权的宝钢默认了季度定价。
实际上,单尚华们很希看在2010年有所作为。往年年初,中钢协早早公布长协谈判开始,但刚从金融危机拔脚的全球市场迎来活动性过剩的洪峰,多次对矿山表达不满的单尚华,被矿山形容为“狐假虎威地喊口号”。
代表中国参与谈判的宝钢没喊口号,接受了三大矿山的季度定价和高达100%的涨幅。
2011年,矿山势力进一步走强,让钢企苦不堪言的季度定价,正在走向月度定价。
进进2011年,单尚华的声音少了很多。铁矿石价格和定价模式已经不需要谈判,矿山开始与钢企直接接洽业务,价格则由矿山的一纸通知确定,稍微表达异议的钢企则面临断货威胁。
中钢协已被排挤。
2月初,必和必拓开始在中国推行月度定价,而按照其168美元/吨的月度报价,算上海运费后,中国钢企每吨铁矿石需耗资200美元。而在单尚华任职秘书长前的2007年,铁矿石长协价格约4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