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省长姜大明:
“现在收进分配不公道的现象很明显,除了国家在税收方面的调整外,我们也会使用自己的调控手段,来保证居民收进与经济增长同步。”
在昨天人大山东代表团第二小组的讨论会结束后,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成为在场记者“围攻”的目标,而收进分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山东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记者们问得最多的方面。
城乡居民增收均有政策规划
从往年至今,山东已经连续两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往年4月上调了21.2%,本月1日又上调26%。
山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就要求居民收进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同步,“我们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速度均匀每年是9%,而城乡居民收进增幅是10%。”姜大明表示,尽管山东“十二五”期间GDP的年均增长目标由“十一五”期间的13.1%下调至9%,但要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进和农民人均纯收进年均增长10%。
姜大明还对记者们透露,针对目前物价上涨过快的局面,山东省除建立困难群体补助标准随物价上涨而进步的机制外,还要求省内各企业在保证生产、进步利润的条件下,不断增加职工收进,一般年增幅在10%~15%之间。
而对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关于如何缩小城乡收进差距的提问,姜大明称,要争取山东农民的人均收进增长得更多、更快、更高、更强。“要进步农民收进,就要帮助他们做好规划,帮助他们往算笔账,我们现在推出的家具、工艺美术、家电、五金衡器、医药、服装、纺织机械、农业机械、铸造、模具这十大特色产业都作了很好的规划,并经过了对比和测算。比如,农民每年从种地上收进多少,假如自己创办企业,收进又是多少,发展符合政策要求的农村二、三产业又能挣多少。”
使用好两个国家战略
除了收进分配改革,姜大明还着重阐述了山东的产业结构转型。
最近几年,山东陆续有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姜大明就此表示,一个省能够获批两个国家战略的情况并未几,因此山东在研究如何把这两个战略使用好,尤其是在两个战略的交汇区域,将陆海结合,以实现有序开发。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三角经济区主要包括山东的东营市、滨州市全部及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部分地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1/6.
姜大明称,黄三角的建设关键是土地开发,由于这里最大的上风是有810万亩未开垦的土地,“在黄河三角洲,我们要建立现代、高效、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基地,同时发展现代服务业。”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则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六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两个沿海县所属陆域。
姜大明告诉记者,为了打造海洋经济区,山东还会加快发展港口和造船业,以及海洋矿产的开发。
他还表示,过往以产业为主的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是目前的发展短板,“所以我提出‘十二五’期间省内服务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否则山东经济就会出现题目。”他希看“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占山东GDP的比重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到“十二五”末达到45%左右。
至于山东传统的重产业,姜大明称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结构调整,比如化工企业要向精细化工发展,油化工、盐化工、炼化工终极都要走向高端。同时,钢铁行业也要加快吞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最近两年,山东官方一直在推动省内两家钢铁企业——国有的山东钢铁团体与民营的日照钢铁的重组,不过,这一过程可称一波数折,“交割”时间一再被推迟而无法定期完成。这使得外界猜测,山钢、日钢重组已经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