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宝钢、鞍钢等长流程钢厂竞相大幅下调冷轧、镀锌、彩涂等薄板产品的出厂价,让市场“大跌眼镜”。
据市场反馈,汽车、家电行业发展速度放缓;薄板的出口订单锐减;薄板价格“倒挂”严重,贸易商订货热情不足,诸多因素导致了这些钢厂薄板订单的大幅缩水。而此番钢厂竞相跌价“血拼”,主要目的是“降低倒挂程度,刺激薄板订货量”。
钢厂竞相降价“血拼”
4月15日,鞍钢发文全面下调5月份出厂价格,其中,冷轧、镀锌、彩涂等薄板产品下调幅度之大让市场“跌破眼镜”。其下调冷轧产品出厂价480元/吨,下调镀锌350元/吨,下调彩涂300元/吨。
而在此之前的4月7日,国内钢厂的“风向标”宝钢曾出台5月价格政策,对冷轧、热镀锌、彩涂三大薄板产品同一下调300元/吨。
此外,宝钢还对4月份的冷轧产品追补300元/吨。据贸易商透露,该追补政策只有满足“5月份正常订货的情况下”才能享受。
业内人士表示,由宝钢带头,以生产冷轧、镀锌、彩涂等板材为主的钢厂,此次先后大幅下调出厂价的意图非常明显,目标均是“降价促销,保证订货量”。
在武钢11日出台的5月出厂价格政策中,武钢对彩涂产品下调200元/吨;但对冷轧及无花热镀锌价格维稳。曾有贸易商对此表示“失看”,“武钢未跟随宝钢的节奏,降价幅度也不给力。”
目前,市场有消息称,本钢即将出台的5月份价格政策,也将跟随宝钢和鞍钢,以“大幅下跌”为主旋律。
贸易商:“倒挂”严重订货量锐减
与生产薄板的长流程钢厂大幅下调5月份出厂价相异的是,自3月23日起至4月中旬,钢市现货市场持续了一波强劲的反弹走势。
据MySpic综合指数显示,从3月23日到4月12日,MySpic综合指数由170.1持续上涨至175.2,钢价的反弹势头强劲。
分析师曹剑勇表示,生产薄板的钢厂“逆势”大幅跌价,主要是由于贸易商及下游行业的订单大幅缩水,目前钢厂库存压力远高于往年。因此,“此番钢厂大幅跌价,为的是降低‘倒挂’程度,刺激贸易商的订货热情,保证订货量。”
此前,受春节前后薄板现货价格的“无量空涨”影响,钢厂频频调高出厂价,而后期的下跌走势确定,直接导致了钢厂出厂价与市场现货价格之间出现较大幅度的“倒挂”。
而现货市场“旺季不旺”更是让贸易商对高位出厂价“看而止步”。据悉,主营薄板的贸易商此前纷纷降低了3月及4月的订货量。
此外,海关数据显示,我国的薄板出口量2月份也出现了锐减:我国2月份冷轧出口量为10.9万吨,环比减少27%;我国2月份镀锌出口量为26.3万吨,其中热镀锌出口25.5万吨,环比减少11%;我国2月份彩涂出口量为21.6万吨,环比减少34%。
需求不旺:一季度汽车、家电行业发展速度放缓
3-5月本应是冷轧、镀锌系列产品的销售旺季,但是在今年一季度,薄板的下游汽车、家电行业发展速度放缓。业内人士表示,这是钢厂订单大幅下降的一大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受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及汽车以旧换新三大扶持政策的退出影响,我国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行业产销增速回落较为明显。
中国汽车产业协会曾发布数据显示,我国3月份汽车产销分别为182.73万辆和182.85万辆,环比增长44.99%和44.32%,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增长5.34%和5.36%;一季度,汽车产销量为489.58万辆和498.38万辆,同比仅增长7.48%和8.08%。
此外,由于日本地震的原因,日本多个汽车工厂遭到不同程度影响,全球日本品牌汽车均受到零部件供给不畅的影响,产量受限。而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汽车产量方面则遭受了传导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