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央行公布再次上调存款预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从2010年1月以来,央行已经连续10次上调存款预备金率,4次上调利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也超过4%。稳定物价是今年宏观经济的头等大事,调控工具出现“三率”齐发,国内钢材价格自春节之后持续下跌以来,始终没有真正走出低迷。3月份国内CPI继续攀升,并创下32个月的新高,达到5.4%,货币供给量增长也出现回升,3月末广义货币供给M2增长16.6%,较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持续收紧下市场面临多大的资金压力,钢材价格是否还有向上的机会?
随着近年钢材的金融属性日益成形,资金也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价格决定的重要因素。今年一季度,国内钢铁供求总体仍然相对平衡。固然粗钢日均产量在1、2月都创新新高,3月份也保持在高位,但1-3月国内粗钢生产增幅仅8.7%,较往年年底回升2.3个百分点,而远远低于往年同期的25.4%;与之对应的下游行业中,1-3月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比往年同期分别回落5.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3月增长25%,比往年同期仅低1.4个百分点。考虑到价格因素,下游行业数据增幅回落会更大,但也低于粗钢产量增幅的回落。而2010年2月之后国内钢价是稳中趋升的(延续至当年4月中旬)。因此,以往年作参考,今年供求面仍可以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并不足以使价格出现大幅持续性的下跌。
而春节后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较长时间的下跌,截止目前仍然没有完全走出低迷状态,其题目应在于资金,以及由资金所衍生的中间需求的不同。3月初社会库存创下历史高位前后,是整个钢材市场资金面最为紧张的时期,也是钢价下跌最猛烈的时期。在社会库存连续六周回落后,钢材价格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钢价在4月上旬的反弹与其说是需求的好转,不如说是需求好转带动资金流进推动钢价更为正确。
从这一角度来说,固然经历了货币政策的连续收紧,但市场中资金面似乎并没有一直处于紧张的局面。如图所示,银行间拆放利率(SHIBOR)可以间接反映市场资金面的紧松程度,在今年1月至3月间,在货币政策收紧和节假日因素影响下,SHIBOR大幅波动,创出近年高位;但3月份之后,固然政策依然在收紧,但SHIBOR却大幅回落至3%以内的正常区间。这也反映了国内银行间市场资金面3月之后趋紧的局面有所改善。
今年国内控制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难度非常大,“三率”齐发理论上会收紧活动性,但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国内经济增长基础较好,“热钱”流进动力较强。往年11月开始,我国基本每月上调一次存款预备金率,每次冻结资金在3500亿元左右;而与此同时国内外汇占款也在明显增加,2011年前三月我国外汇占款均匀每月增加3700亿元以上,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效果被大打折扣。央行一季度开始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的指标也显示,一季度该指标增加4.19万亿,同比仅少增3225亿元,占比不到8%;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这意味着其他融资形式的融资规模同比多增了299亿元。
“三率”齐发无论对经济增长,还是对物价上涨,都将产生抑制作用,但作用时间可能有所不同。2007年国内也曾“三率”齐发调控物价,而当时国内钢材价格并没有随之回落,反而处于上涨通道。今年国内外经济状况有所不同,但假如没有新的控制物价和货币的政策工具,短期内市场心态可能会对“三率”麻痹,并且由于对通胀预期的提升,市场可能重现2007年钢价越货币政策收紧而震荡上涨的现象。而长期来说,“三率”叠加将对经济增长和钢材需求造成抑制,未来钢价又可能遭受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