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6月30日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0)》中指出,我国金融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央行将进一步深化各项金融改革,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按照党中心、国务院的同一部署,加强宏观审慎治理,实现宏观审慎治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协调和补充,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
报告以为,2010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增多,国民经济有看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但也面临国内外复杂局面的挑战。为此,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继续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制定科学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各项金融改革,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金融机构盈利结构,强化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按照党中心、国务院的同一部署,加强宏观审慎治理,实现宏观审慎治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协调和补充,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
报告指出,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全球经济逐步企稳回升的一年,中国经受了危机的严重考验,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金融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金融机构实力明显增强,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其中,主要资产价格上涨较快;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人民币汇率在公道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制度建设取得进展。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稳步推进,在营造安全有序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业稳健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对我国2009年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分行业评估,报告指出,我国金融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银行业主要稳健性指标总体保持良好,资产质量、盈利水平持续改善,活动性总体较为充足;证券业经营机构继续保持稳健经营的态势,上市公司数目和市值规模大幅增长,机构投资者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证券期货机构盈利能力明显进步,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和证券期货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保险业总体保持健康发展,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产品和区域结构有所优化,销售渠道结构进一步调整,市场集中度继续下降,保险业偿付能力总体充足。(来源:上海证券报)
3月央票缺席为净投放“让位”
本周央行公然市场操纵再现意外之举。6月30日,人民银行公告了周四(7月1日)央票的发行计划,除了隔周发行的三年期央票外,例行的3个月品种却并没有出现在这则公告中。分析人士称,3月央票的“意外”缺席,再一次表明减轻市场资金压力和平抑货币市场利率仍然是当前央行的首要目标。在央行不遗余力的资金投放之下,资金面缓解已是大势所趋。
根据公告,本周3年期央票计划发行220亿元,规模较上一期有小幅增长。债券缴款日和起息日为2010年7月2日,付息日为每年7月2日,到期日为2013年7月2日,到期还本并支付最后一年利息,如遇节假日顺延。
6月17日,央行发行了180亿元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持平于2.68%。分析人士表示,近期1年期与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相继走平,表明了央行对市场利率体系的态度。为了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本周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出现上行的可能极小,而继续持平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更值得留意的是,央行决定在本周暂停使用3月期央票这一常规回笼工具。有分析以为,这一举动清楚表明了央行减轻资金压力和平抑资金利率的意图。从收益率水平来看,尽管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于上周企稳,但是二级市场仍在上行。截至6月29日,3月期央票二级市场收益率为2.31%,高出一级市场74个基点。一二级市场悬殊的利差,使得3月央票发行利率存在继续调整的内在要求。但央行假如任由发行利率上行,所传递的货币政策信号显然不利于短端利率的稳定。而且,在资金紧张的局面下,保持回笼力度的必要性大大下降。央行此时暂停3月期央票发行,即回避了调整发行利率的压力,也可以顺势向市场投放更多活动性,是两全之举。而在央行不遗余力的资金投放之下,市场人士普遍以为资金面缓解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