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象钢铁巨头卖红酒吗?
一个月前的十九届食博会上,武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下称武钢国贸)展出38种葡萄酒、29种橄榄油,大胆宣告首次进进国内食品生产流通领域。
在武钢团体的“非钢”计划里,这只是一个再小不过的花絮。
1月11日,本报笔者从武钢团体获悉,这家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正预备到“十二五”末,将旗下非钢产业的占比从现在的8%进步到30%。
“钢铁主业的利润率太低,要提升非钢产业,提升利润值。”武钢团体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不止是武钢。主业微利或亏损的现实,几乎正让中国钢企,集体作出了“发力”非主业的现实选择。从与钢铁主业相关的矿山资源、机械装备、加工配送,到关联不大的房地产、金融服务甚至食品领域。
11日,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冶金产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接受本报笔者采访时表示:“钢企发展非钢,确实有目前钢铁主业利润太低的因素影响,但任何公司都会有多元化产业的考虑,这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规律。”
武钢“非钢”样本
1月10日,武钢晒出“十一五”的成绩单:实现营业收进5876亿元、利润274亿元,上交税费431亿元,成功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
但对非钢产业的布局热情,则是出自对业绩细化考量的结果。
中国钢铁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前10个月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利润率只有2.8%,低于产业行业均匀盈利水平,假如扣除投资收益,钢铁企业的实际销售利润率仅为2.58%。
武钢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2010年,武钢销售共计1850亿元,利润30亿元,利润率不到2%。
这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非钢产业的贡献。2010年,预计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进863亿元、利润18亿元。
据武钢团体规划与发展部副总经理高波先容,“十一五”以来,武钢已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钢材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后勤服务为重点的相关产业集群。
武钢自不愿错过这一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团体“十二五”规划中,武钢预计总收进3600亿元以上,其中钢铁主业营业收进达到2500亿元以上,非钢产业收进1100亿元以上,占比超过30%。
比如,往年12月刚刚投资100亿元开建的武钢高新技术产业园,预计至2015将实现年销售收进120亿元,利润14亿元,利润率超过10%。
这个园区内,武钢将部署信息与自动化、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电子产品、冶金产业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装备等6大产业板块,“以钢铁为基础,向纵深发展。”
多元模式选择
“没有谁规定钢铁企业只能生产钢铁,在我们看来,发展多元化业务是天经地义,也是必须的。”
民营钢企龙头河北津西钢铁团体一位负责人士告诉笔者,经过2010年,津西钢铁已经进一步明确,在钢铁业之外,要着力房地产、装备制造、金融租赁、节能工程、废旧物资回收这5大非钢产业的发展。
津西钢铁的掌门人韩敬远,更是将公司2010年的格式巨变,形容成一次从“一钢独秀”到“六花争艳”的华丽转身。
守住主业,谋求转型,已经是目前“微利时代”下钢铁企业的共叫。
但目前多数钢铁企业的非钢道路,都选择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的模式——向上拓展资源、向下参与产品深加工。
与武钢提出实施“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相似,宝钢也在“精品+规模”的战略思想下,提出“1+6”组合发展模式——持续提升和深化钢铁为核心主业,发展资源开发、钢材延伸加工、工程技术服务、煤化工、金融等为战略性多元业务。